Index   Back Top Print

[ AR  - DE  - EN  - ES  - FR  - IT  - PL  - PT  - ZH_CN  - ZH_TW ]

教宗方濟各
第 107 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

2021 年 9 月 26 日

邁向一個越發寬廣的「我們」

親愛的弟兄姊妹們:

在《眾位弟兄》通諭中,我表達了我的憂慮和渴望,直到現在仍然耿耿於懷:「這場健康危機過去後,最糟糕的回應是進一步沉迷於狂熱的消費活動,以及形成新的自我保護行為。但願事過境遷之後,再沒有『其他人』,而只有『我們』。」(《眾位弟兄》,35)

這也是為什麼我想以「邁向一個越發寬廣的『我們』」作為第 107 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的主題,並渴望在這個世界中,為我們共同的旅途指出一片清晰的視野。

「我們」的故事

這片視野就呈現於天主的創造計畫裡:「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,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:造了一男一女。天主祝福他們說:『你們要生育繁殖』」(創一 27~28)。天主創造了我們男人和女人,男女雖然有所不同,卻相互補足,進而一同成為一個我們,並注定世世代代繁衍,使人口日漸增長。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──祂三位一體的本質、在多元化中的共融── 創造了我們。

當人因為自己的悖逆而遠離天主,天主卻在祂的慈悲中,渴望提供人一條修和的道路,不是給不同單獨的個人,卻是給一個民族,給一個我們所有 的人──必然涵蓋整個人類大家庭:「這就是天主與人同在的帳幕,祂要同他們住在一起;他們要作祂的人民,祂親自要『與他們同在』,作他們的天主。」(默廿一 3)

因此,救恩的歷史在起初就有一個我們,在終末有一個我們,在基督的奧祕中也有──祂死而復活,好使「眾人都合而為一」(若十七 21)。然而眼前的現實告訴我們,天主所渴望的我們,現在卻支離破碎、滿目瘡痍。這種情況尤其發生在重大危機時刻,就像是現在的疫情。不論是在世界上還是在教會內,短視而具侵略性的民族主義(參閱:《眾位弟兄》,11)以及極端的個人主義(參閱:《眾位弟兄》,105)都在摧毀並分裂我們。為此賠上慘烈代價的人,卻是最容易成為他者的:外國人、移民、邊緣人,他們都生存在人生的邊緣。

事實是:我們都同在一艘船上,且都蒙召要同舟共濟,使彼此之間沒有任何高牆能拆散我們,再沒有他者,只有我們──廣及全人類。這就是為什麼我要藉著這一天來發起雙重的呼籲,首先是向天主教徒,然後是向世界上所有的一眾男女,共同邁向一個越發寬廣的我們。

日漸「大公」的教會

對於天主教會的成員,這個呼籲將化為一種承諾,使他們成為更加忠於他們的大公精神,藉此實踐聖保祿對厄弗所團體所作的訓誨:「只有一個身體和一個聖神,正如你們蒙召,同有一個希望一樣。只有一個主,一個信德,一個洗禮。」(弗四 4~5)

其實,天主教會的大公性、她的普世性,在每個時代都應該獲得接納並得以實踐,這是源自上主的旨意與恩寵,祂承諾過要同我們天天在一起,直到今世的終結(參閱:瑪廿八 20)。祂的聖神使我們有能力去擁抱每個人,並在多元化中建立共融,在相異中彼此和諧共處,從不強迫劃一的形式,使人失去個人的身分。面對著外國人、移民、難民這種多元化的交流,以及可能因而產生的對話,我們身為教會可以藉此機會成長,並互相豐富彼此。事實上,每一個已領洗者無論身在什麼地方,都是地方教會團體與唯一教會的成員,享有一切權力,是唯一家園的居民、唯一大家庭的一分子。

天主教徒蒙召同心協力,每一個人從自己的教會團體開始做起,好使教會變得更富有包容性,並遵循耶穌基督託付給宗徒們的使命:「你們在路上應宣講說:天國臨近了。病人,你們要治好;死人,你們要復活;癩病人,你們要潔淨;魔鬼,你們要驅逐;你們白白得來的,也要白白分施。」(瑪十 7~8)

如今,教會蒙召要外展,穿過大街小巷,走向生活的邊緣地區,去醫治傷患、尋找迷失的人,摒除偏見與恐懼,不是去強迫他人改變信仰,卻是準備擴大自己的帳篷來接納所有的人。在那些生存在人生邊緣地區的人們當中,我們看到的,許多是移民、難民,以及人口販賣的受害者;上主渴望向這些人彰顯祂的愛,向他們宣報祂的救恩。「當前的大量難民潮,可以看作是一個使命的新『國境』、一次特殊的機會,好能在家裡宣講耶穌基督和祂的福音,並秉持愛德精神與深刻的尊重,向其他的宗教團體為基督信仰作出具體的見證。與其他宗派或宗教的移民和難民的相遇,正是一片沃土,使基督徒合一與宗教交談得以坦然而豐饒地發展。」(向各國移民牧靈關懷負責人的致詞,2017 年 9 月 22 日)

日漸包容的世界

我要向世界上的所有一眾男女呼籲:一同邁向一個越發寬廣的我們,重新整合人類大家庭,一起建立正義且和平的未來,並確保沒有人被排除在外。

在多元化與文化交流的豐富之下,我們社會的未來是「多采多姿」的。因此,我們今天必須學習在和諧與和平中同居共處。我時常被宗徒大事錄中的場景所感動──當教會在五旬節「受洗」的那一天,天主聖神降臨後,耶路撒冷的人民立即聽到了救恩的宣報:「我們中有帕提雅人、瑪待人、厄藍人和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、猶太及卡帕多細雅、本都並亞細亞、夫黎基雅和旁非里雅、埃及並靠近基勒乃的利比亞一帶的人,以及僑居的羅馬人、猶太人和歸依猶太教的人、克里特人和阿剌伯人,怎麼我們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話,講論天主的奇事呢?」(宗二 9~11)

新耶路撒冷的理想(參閱:依六十;默廿一 3)就是這樣的:所有的人都在和平與和諧中合而為一,一同慶祝天主的慈善和宇宙萬物的美妙。然而,若要達成這樣的理想,我們全體必須認清我們之間休戚與共的事實,盡全力拆下隔離我們的高牆,並廣建橋梁來促成相遇的文化。就此而言,現在的這些移民給了我們戰勝恐懼的機會,好使我們從每個人的不同恩賜── 這種多元化中──豐富我們自己。因此,只要我們願意,我們就可以將邊境都化為特殊的相遇之地,並在這裡使奇蹟實現:一個越發寬廣的我們。

我邀請全世界的一眾男女,善用上主所託付給我們的恩賜來保存祂的化工,並使之更加美麗。「有一個貴人起身到遠方去,為取得了王位再回來。他將自己的十個僕人叫來,交給他們十個『米納』,並囑咐說:你們拿去做生意,直到我回來」(路十九 12~13)。上主會要求我們為自己的工作交帳!但是,為確保我們的共同家園能有妥善的照料,我們必須成為一個越發寬廣、越來越共同負責任的我們,並且深信在世界上所做的每個善行,都是為了現在與將來的世代所做的。這樣的承諾,不單是個人的,也是集體的,因為當我們努力往更永續、更平衡且更包容的方向發展時,我們也必須承諾去關心所有仍在受苦的弟兄姊妹。這份承諾並不區分本國人與外國人,居民和旅客,因為這是我們共同擁有的寶物,任何人都不應該被摒除於其中所蘊含的關懷與益處之外。

夢想起飛

岳厄爾先知曾預言,屬於默西亞的未來,是一個由聖神啟發夢境與神視的世代:「我要將我的神傾注在一切有血肉的人身上:你們的兒子們和你們的女兒們要說預言,你們的老人要看夢境,你們的青年要見神視」(岳三 1)。我們蒙召要一起織夢。我們不應該害怕一起織夢,成為同一人類的大家庭、同行的旅伴、共同家園──同一大地的兒女、眾人皆為弟兄姊妹。(參閱:《眾位弟兄》,8)

祈禱文

慈愛的聖父,
祢的聖子耶穌曾教導我們:
每當失落的人被找回,
每當遭受排擠、拒絕或遺棄的人
被接納到我們當中,
使這「我們」日漸擴展
天上就萬分喜樂。
我們求祢
將此恩寵──在人間承行祢的旨意──
施予耶穌的門徒,
以及所有心地善良的人。
求祢祝福每個款待和助人的舉動,
將流離失所的人們
安頓在團體與教會的「我們」當中,
使我們的土地成為如同祢所創造的:
所有弟兄姊妹的共同家園。
阿們。

教宗方濟各

羅馬,拉特朗聖若望大殿
2021 年 5 月 3 日,聖斐理及聖雅格宗徒慶日

(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)

 



Copyright © Dicastero per la Comunicazione -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